在我國,**、**、**已經成為危害人們身體健康的一大**。**指出,“三高”疾病與脂肪和飽和脂肪酸攝入過量有關。
所以,“三高”人群每日一定要控制食用油的攝入量,同時要選擇富含不飽和脂肪酸的植物油,如大豆油、葵花籽油、玉米油、油茶籽油等,由于各種植物油的結構和營養成分不同,長期食用單一的植物油并不利于健康,定期更換食用油種類不僅能使營養更為均衡,從營養均衡的角度出發,不同品種換著吃才是科學合理的方法。
“如何鑒別食用油的優劣?”
各種食用植物油的感官鑒別方法:看、聞、嘗三個方面。
一看:看標簽。標簽上通常能直接看到食用油的品種、加工工藝、等級、生產日期和是否使用轉基因原料等。看外觀。環境溫度20℃以上時,食用植物油的外觀是清晰透明、不渾濁、無沉淀、無懸浮物。環境溫度20℃以下時,部分食用植物油的外觀是清晰透明、不渾濁、無沉淀、無懸浮物(大豆油、菜籽油、芝麻油等)。部分食用植物油的外觀有部分沉淀、有懸浮物(花生油、菜籽油等),這都是正常的。
二聞:打開油桶(瓶)后,各種油脂的獨特氣味即可聞到。也可以在手掌上滴一兩滴油,雙手合攏磨擦,仔細聞其氣味。有異味的油,說明有質量問題。
三嘗:用干凈的筷子或玻璃棒,取一兩滴油,滴在舌前部分仔細品嘗其味道。
吃植物油有哪些誤區?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越來越多地選用植物油做菜。不過,關于植物油,人們還有一些認識誤區:
誤區一:橄欖油較貴,所以營養價值也**
橄欖油有很多好處,比如,它可以軟化血管,對心腦血管疾病能起到一定的防治作用,還可以降低**病人的血糖含量,預**癥的老年失憶癥等。盡管如此,也不能光吃橄欖油,因為每一種植物油都有自己的獨特之處,因此,**的選擇是各種油換著吃。其他的植物油如葵花油、大豆油和玉米油也是佼佼者。它們含有豐富的不飽和脂肪酸,可以增強身體的**,改善皮膚狀況,加速胃潰瘍的**,降低**和膽固醇,是大腦正常運轉所必需的原料。
誤區二:精煉才是植物油質量的保證
提煉(包括精煉和脫臭)過程可以去掉植物難聞的氣味,還能去掉由于保存不當而進入種子中的有毒物質。但是在去除這些雜質的同時,許**生素等對身體有益的物質也隨之失去了。實際上精煉油對生產廠家更有好處,因為他們不易氧化,也就是說可以保存得更好、更久。而且,提煉后的殘渣對于廠家來說也是一筆不錯的收入,比如他們可以把從油中過濾出來的某些物質賣給糖果點心工廠用作抗氧化劑等等。
誤區三:永遠告別動物油
人們認為吃動物油易引發冠心病、肥胖癥等,因而青睞植物油,其實這很片面。動物油(魚油除外)含飽和性脂肪酸,易導致動脈硬化,但它又含有對心血管有益的多烯酸、脂蛋白等,可起到改善顱內動脈營養與結構、抗**和預防腦中風的作用。
正確的吃法是植物油、動物油搭配或交替食用,其比例是10:7。動植物油混吃還有利于防止心血管疾病。植物油含不飽和脂肪酸,對防止動脈硬化有利。所以用動物油1份、植物油2份制成混合油食用,可以取長補短。
誤區四:標有“不含膽固醇”字樣的油才是好油
在精煉植物油的過程中,膽固醇不可能從油脂中被去掉。但是,在植物油中,膽固醇的含量與豬油和黃油相比,其數值還是很低的,要知道動物油的膽固醇含量大概是植物油的10~25倍左右。但即使這樣,也不能說植物油中根本就“不含膽固醇”。
食用油絮狀物或凍結了還能吃么?
油脂是脂肪酸甘油三酯。由于構成甘油三酯的脂肪酸碳鏈長短不一,其形成結晶的溫度不同,晶體需要漸進過程形成,會呈現出幾種不同的形態,如白色絮狀物、不透明糊狀、白色沉淀、白色結晶等;這些都是正常的物理現象。
有些消費者擔心結凍的油脂品質不佳,其實這種擔心是完全沒有必要的。隨著溫度的變化,任何食用油都會發生程度不一的結凍現象,這是食用油本身的物理特性。結晶狀態?食用油的運輸、儲藏等條件有關(如:北方的冬天氣溫寒冷,裝在貨車靠**的食用油就比較容易結凍、放在朝北廚房里的食用油也比較容易結凍),也與油脂的品種有關。食用油結凍絲毫不會影響其口感和品質。為了便于使用,建議冬天消費者**將食用植物油放在20℃的環境下。